杏林园中领头雁
他聪明睿智、思维敏捷,他踏实肯干、雷厉风行,他平和谦让、刚中有柔,他就是景德镇中医医院副院长黄夏雨同志。黄夏雨,男,46岁,中共党员,主任中医师,大学毕业,现任景德镇市中医院副院长、院省骨伤中心主任。系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理事、世界中医骨伤科联合会会员、省中西结合骨伤专业委员会常委、景德镇市、区两级政协委员;市卫生高级职称评审、医疗事故鉴定、工伤伤残鉴定、药品集中采购等专家库成员,市中医、中西结合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景德镇地区主考官、院骨伤学科带头人。
作为一名医生,他对技术刻苦钻研,精益求精,20多年如一日,心系群众,时时刻刻“以病人为中心”,把无限的激情倾注在祖国的医学事业中,治病救人,医德高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交口赞誉,堪称医生的楷模。作为一名业务副院长,他锐意改革,实现科技创新,励精图治,克己奉公,勇当医院改革的急先锋,把智慧奉献给了钟爱的事业,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当医生就要当名医,不当庸医误人生命。”这是他的座右铭。从医以来,他一直以此激励自己、鞭策自己。多年来,他致力于骨伤系统疾病的诊疗和科研,在反复多次的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治疗各种骨科疾病的方法,治愈率高,疗效快、花钱少,深受患者欢迎。作为医院骨伤科的学科带头人,他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新技术和创新研究,勇当科技兴院的急先锋。他先后在《中国骨伤》、《中医正骨》、《江西中医药》、《江西医药》等10种省级以上医学杂志发表论文13篇,参与科研4项,其中3项已通过市级鉴定,分别达到省内、国内先进水平,另有2个项目获省卫生厅和市科研立项,正在实施中。
见过他的人,无不为他全身心扑在事业上、工作起来不顾一切的精神所佩服,在他身边工作的人,无不被他病人至上的天使般的真情所赞叹。他的高尚医德,在当地百姓中有口皆碑。在数十年的从医生涯中,他视病人胜过自己、胜过亲人。2004年11月9日中午11时,他正在给慕名而来的一群农民患者看病,他妹妹焦急地打来电话,说他母亲突然晕倒了。他放下电话对病人说:“麻烦你们等一等,我出去一下就回来。”他匆匆跑回家里,发现76岁的母亲脸色青紫,嘴唇紧闭,不省人事。他抱起母亲就往急诊室跑,让急诊科的值班医生给母亲检查抢救,未等母亲完全清醒,病情平稳,又匆匆回办公室去给病人看病。看着表情还是那样平静如水、态度还是那样和蔼可亲的他,谁也不知道此时此刻他的母亲正在急诊室里抢救!如今讲起这件事,他的表情依然平静。他只是淡淡地说:“这些病人很多都是从农村来的,我赶在中午给他们看病,他们下午就可以搭车回去了,不然要在市里过夜,对他们可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啊!”生命有限,激情无限,有视病人赛过父母的人才有这种激情,才能产生这种超常规的行为。
同事们都称他为“拼命三郎”。自担任副院长以来,他从未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每天都工作15小时以上。只要不出差,他都坚持每天为老百姓看病,夜间查房,每周主持4~6台手术。这些年,他曾创下这样的记录:一天连续做3台手术,在手术台上连续工作16小时;连续七天七夜吃睡在病房,监护手术后的重症患者,直至病人转危为安才走出病房……身为医院业务副院长,他更是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维护人民健康为已任,每年都带领医务人员下乡义诊,5年间走遍了全市各个乡镇广大乡村。
廉洁自律,模范带头。自2002年7月担任医院副院长以来,他坚持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勇当改革“领头雁”,在院长的领导下,满怀豪情地和院其他班子成员一道带领全院职工进行第二次创业,努力谱写医院发展的新篇章。5年间,医院业务年收入由2002年的不到500万元增加接近1600万元,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市抗击非典先进单位、首批群众满意医院、全省中医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