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中医二】读《黄帝内经二十论》有感
伟大的事情总是会充满艰辛,在当前中国各方面都飞速发展的大浪潮之下,身为中医从业者的我们却总是有一种莫名的忧虑时常萦绕在心间。5000年的中医传承至今,沉淀了太多、积累了太多、改变了太多。如此过于纷繁复杂的内容以及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着实也阻碍了当今中医的发展与普及,所以为了更加深刻的去了解中医,回归经典已经势在必行了。
前段时间,有幸阅览了陕西中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张登本教授所撰写的《黄帝内经二十论》。作为从事第一线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的《黄帝内经》临床研究大家,张老根据自己多年的教研经验写下了这本有广泛普世价值的医书。通读此书,学生不敢自诩对经典有多深刻的感悟与理解,但我确幸这本书打开了我对经典学习的大门,通过书中通俗易懂的注解仿佛有了与古代圣贤当面论道的机遇,似乎切身感受到了书中文本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令人欢喜之至。
此书将162篇条文通过一一注解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广大读者能够更自如的去贴近经典。共分为二十论三个相关的知识板块,其中第一至第六论为第一板块主要是对《黄帝内经》成编之前先秦诸子文化、《吕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以及西汉等文化与生命科学相关资料的细致梳理和解读。使我在求索书中条文的过程中了解了《黄帝内经》的知识体系、文化渊源以及时代背景,更好的厘清了相关知识的演进脉络。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中国的医学从来都不是一家之言而是一脉相承各有侧重。了解了书中关于人体生命科学这一架构的具体阐述使我对于中医理论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所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想必这就是《黄帝内经》传承千年成为祖国中医药学奠基之作的不二缘由吧!那第七至第十五论则为第二板块,其中还重点梳理了《黄帝内经》中记载的一些内容,对于一些后世容易混淆的概念及模糊不清的内涵都进行了系统的规整和解读,有鉴于此,我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就更加注意站在原文认知角度从书中涉及的“河图”、“洛书”等不同角度去理解不同条文的意义。经过不断的尝试与细致的体会,也慢慢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独到的认知,仿佛有了一种对中医“再认识”的观感,竟也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奥妙之理。至于第三板块则迈向了更加深的层次,总结了当代人解读中医学习经典的各种不当之处,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其中就包括“读通原文、解析经义、纵横联系、结合实践、弘扬拓展”五步方略。身为后辈的我有感张老对中医的一腔热血,读罢此书心潮澎湃,可喜自己对于经典的认识又上升到了不同的层次,今后自当细细揣摩以求能服务于广大患者。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的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行者。”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外国领导人时对于中医的一番论述,足可见其对于中医的推崇。无独有偶。1953年,毛泽东在杭州小憩与周围人打麻将的过程中即兴说道:“中国三大贡献,第一中医,二是《红楼梦》,三是麻将牌。”虽然是句玩笑话,却也说明了中医曾经是多么的举足轻重啊!但是近几十年由于受“西风东渐”的影响,中医开始走下神坛,逐渐被西医所取代,导致中医落到一种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尴尬境地,令人唏嘘不已。直接导致中医人才凋零,好多医术面临失传的危险,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得中医的发展似乎后继无力。即便这样,任然有好多人在守护中医,不忘初心。
著名中西医结合学家胡维勤教授就曾经说过:“西医很强大,中医更伟大。”中医不仅仅是医学,更是哲学。西医的强大在于研究的是物质的身体,它是一门技术,可以标准化,人才可以批量生产。中医的伟大在于形而上的身体,它是一门艺术,需要灵感和悟性。首先中医自古以来就是被纳入中国哲学体系的,《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庄子.知此游》“通天下一气”这不就是我们中医所讲究的“阴阳平和,天人合一”吗?这就是中医的伟大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提到本书中有一句话“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我感慨颇深,其实中医的最高境界就是“治未病”,所谓“有诸内必行于诸外”只要做到司外揣内用方不可不谓之神也。当代国医大师南怀瑾就曾说过:“《皇帝内经》医世,医人,医国,医社会之书。”书中提及的“治未病”其实不仅仅是用于治病救人,只要理解了其中深意,可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治国也不外乎如此。《黄帝内经》中记载,黄帝问岐伯如何治国,岐伯曰:“夫治国者,夫惟道焉,非道,何可小大深浅,杂合而为一呼?”
借用书中张老的话“《黄帝内经》及其缔造的中医药学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的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行者。”作为一名从事中医临床的医疗工作者,必须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以进取之心,为有为之事,传承中医,发扬中医,创新中医,让中医流行起来!
虽然心间的那份忧虑不曾褪去,但是重拾经典,走进经典,感受经典亦能让我找寻心中的宁静。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是潜伏在我内心最深处,只要尽力了就应该学会和结果妥协。